close

旅程背景

身處繁忙都市,每天在高壓的節奏中穿梭,加班和喧囂已成日常。我時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能暫時逃離壓力的角落,讓緊繃的神經得以鬆弛。某天在網上偶然看到臺東有一間結合動物陪伴與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咖啡廳民宿──「癒室 Healing Space」。店家的幽默提醒更是勾起我的好奇:「要先準備好心臟再來,因為你將被心臟爆擊」​。我不禁想,忙碌的生活中真的有這麼一處天堂,可以被滿滿的療癒感擊中嗎?帶著期待與一絲興奮,我決定踏上臺東之旅,尋找屬於自己的心靈綠洲。

癒室早午餐評價台東必吃 》好想一直住下去的地方

到達癒室的第一印象

一下火車站,我乘坐公車沿著稻田與山景前往臺東市區。告別都市鋼筋叢林,映入眼簾的是寧靜緩慢的小城風光。來到「癒室 Healing Space」門口時,外觀雖然低調樸實,但推開門的一剎那,彷彿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溫暖的大地色調充滿整個咖啡廳空間,淡淡木質香氣混合著鬆餅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心神安定。

更令人驚喜的是迎接我的動物夥伴們——幾隻毛色各異的貓咪悠閒地躺在沙發和窗邊陽光下,有的見到生人也不躲,反而好奇地踱步過來用身體蹭蹭我的腿;角落裡一隻靈巧的狐獴直立起身,睜著又圓又亮的眼睛打量著我,模樣既俏皮又可愛。

我忍不住露出笑容,感受到緊繃已久的心在此刻開始柔軟下來。店主人熱情地上前迎接,輕聲招呼我先脫鞋換上室內拖,彷彿在說:“慢慢來,不用再趕時間了”。初來乍到的陌生感,在動物們溫暖的迎接和店家的笑容中迅速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回到家的放鬆與安心。

癒室早午餐評價台東必吃 》好想一直住下去的地方

癒室的住宿體驗

被帶到房間後,我對眼前的佈置驚喜不已。房內設計融合了現代舒適與在地文化元素:潔白柔軟的大床上,擺著原住民阿美族傳統圖騰八角星的抱枕,深棕與米色交織的幾何圖案為空間平添一股文化韻味;牆上掛著當地手工編織的藤編籃和少數民族圖騰裝飾,與一旁綠意盎然的植栽相映成趣。整個色調以溫暖的木質和土地色為主,讓人有種被大地擁抱的踏實感,柔和的黃光檯燈和窗外投射進來的天然光線,覺得輕鬆自在:少了科技的干擾,可以更加專注當下的體驗。

癒室早午餐評價台東必吃 》好想一直住下去的地方

當晚入睡前,我特地下樓去和其他貓貓們道晚安:有的已經窩在貓爬架上睡著,小小的鼾聲讓人莞爾;有的見我來了,又撒嬌地湊上前要撓撓。我蹲在地板上和牠們玩了一會兒,只覺得心中滿是暖意。在這靜謐的夜晚,城市的喧囂早被拋諸腦後,只剩下此刻與貓咪相伴的寧靜時光。躺回床上時,一天的疲累早被療癒得無影無蹤,我帶著久違的安心感沉沉睡去。

癒室早午餐評價台東必吃 》好想一直住下去的地方

原住民的文化體驗

在癒室的第二天早晨,除了毛茸茸的好友們,我還迎來了一份精心準備的原住民風味早午餐。餐桌上擺滿了令人垂涎的在地料理:有用馬告山胡椒醃製的鹹香豬肉,搭配爽口的臺東在地種植生菜沙拉,也有刺蔥香茅舒肥雞,散發出獨特的香氣。配上一杯清新的洛神花茶,每一口都讓人感受到臺東土地的滋味與真誠。

用餐過程中,民宿主人還跟我分享著這些料理的來源:「這鹹豬肉用了我們原住民常用的調味料馬告,下酒一流哦!」他笑著說道。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在美味背後還藏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底蘊。 早餐後,店家替我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原住民族服飾體驗。民宿主人拿出各式各樣繽紛的傳統服飾:有鮮豔的刺繡披肩、黑綠交錯的圍裙、飾有羽毛和珠繡的花帽,以及代表阿美族的情人袋。她先是選了一件色彩斑斕的服裝讓我試穿,細緻的手工刺繡和亮麗的飾片在陽光下閃耀,沉甸甸地披在身上,彷彿能感受到衣服中傳承的故事。

我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戴上花帽的模樣,不禁又興奮又感動。民宿主人一邊替我整理服裝,一邊耐心地講解每件飾品的意義以及部落故事——從衣服上幾何圖案代表的意義,到「情人袋」背後動人的情人夜傳統儀式。短短片刻,我彷彿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化課,對臺灣原住民族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除了民宿內的餐點以及族服試穿文化體驗外,還可以請民宿主人代訂臺東當地部落小旅行行程,親身走入部落感受文化之美。體驗結束後,我依依不捨地脫下服飾,內心對這片土地生出了更多敬意和聯繫感。而貓咪們與狐蒙則不時穿梭在我的腿邊,那畫面溫馨而奇妙。

我喝著一杯臺東金峰鄉的洛神花果茶,感覺自己彷彿融入了這裡的生活節奏:慢下來,傾聽內心,也聆聽這片土地的聲音。這種深度的文化體驗,遠遠超出了我原本對「住宿」的想像,為我的旅程增添了厚度和溫度。

癒室早午餐評價台東必吃 》好想一直住下去的地方

癒室整體感受

離開臺東「癒室 Healing Space」的那天早晨,幾隻貓咪依依不捨地跳上在我行李箱上,好像牠們也懂得別離的滋味。我蹲下身逐一抱了抱牠們,心裡滿是感激。短短幾天的旅程,我的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與療癒。回想出發前,內心被城市生活壓得喘不過氣;而現在,感受到的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與滿足。在這裡,時間彷彿放慢了腳步,日常的煩惱暫時退場,我重新找回那久違的微笑和對生活的熱情。動物們純真的陪伴治癒了我的緊張不安,文化體驗豐富了我的心靈世界,兩者交織出獨一無二的回憶。踏上歸途時,我帶走的不僅是手機裡滿滿的可愛照片,更有一顆充滿能量與感動的心。日後每當生活再次讓人疲憊,我只要想起在臺東那段與貓咪、狐獴為伴,聽故事、看星星的夜晚,心中就湧起暖意。癒室 Healing Space這趟旅程於我而言,就像一場及時雨,滋養了乾涸的心靈土地。在往後的日子裡,這份療癒的力量將持續鼓舞著我,提醒我偶爾停下腳步、善待自己,因為忙碌之外,生命中還有如此美好的寧靜與共鳴在等待我們去體會。

民宿連結:

官網https://pasela.com.tw/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ealing.space_2023

訂房連結:https://lin.ee/aA4TsCz

民宿地址: 950臺東縣臺東市仁八街77號

 

夏日的午后,天黑沉沉的。一陣悶熱過后,“轟--隆--隆--”,空中響起了幾聲巨響。不一會兒,就下起了大雨。一個個雨滴就像一顆顆黃豆從天而降,用力地砸向大地。 雨越下越大,我獨自一人呆呆地站在走廊里,耳邊不時傳來窗戶玻璃痛苦的呻吟“叭--叭--”。圍墻下,一顆顆小樹在雨中瑟瑟發抖。 “真倒霉,倒個垃圾回來,突然下這么大的雨,該怎么回家呢?”我自言自語地在屋檐下徘徊,“爺爺今天做手術,爸爸媽媽都守在醫院,肯定沒空送傘!看來,只能冒雨沖回家了!” 我咬著牙、瞇著眼,把書包緊緊地護在懷里,向雨中沖去。才一小會,衣服和鞋子就濕透了。 糟糕,等到家,書肯定全濕了!就在我忐忑不安的時候,一把紅色的大傘出現在我頭上。我轉身一看,哦,原來是方思怡同學。“不是早就放學了嗎?你怎么還在這兒呢?”我一臉驚喜地問。“我家就住學校附近,媽媽讓我下樓買包味精。看到你淋著雨,就過來送送你!”思怡同學聲音小小的,說話輕輕的。一路上,她沒有再出聲,只是踮著腳,吃力地高舉著大傘,直往我這邊靠…… 雨漸漸小了。思儀同學把我送到小區大門,就匆忙離開了。她小小的身影,在大傘下顯得更加瘦弱,卻又透著一股堅強。站在路旁,看著她慢慢走遠,雖然身上穿著濕衣服,空中不時吹著涼風,可是我的心里卻感到絲絲的溫暖。 >>>更多美文:趣事

屋場后山嶺有一塊平整的“見風消”沙地,只有兩三分田大小,原先是塊曬谷坪。后來,隊里將屋場側面的封家嶺劈成大曬谷坪,后山嶺那塊沙地不再膏牛糞,成了我們男孩子打撇、馱夾子的樂園。 用紙折疊的三角形、四角形紙板稱作“撇”,有些地方叫做“板”。 三角板通常用煙盒紙折成,花花綠綠的。淡紅的有“經濟”、“火炬”牌的煙盒,淺綠的為“豐收”、“五嶺”、“建設”牌的。這些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民抽的很便宜的紙煙牌子。有少量價格較貴的“大前門”、“牡丹”、“飛鶴”、“黃金葉”牌的煙盒,從城里撿來,織成的“撇”似乎也金貴一些,打板時大家都爭著去掀。舊書紙、報紙折成的四角板,小而薄的只需一張書紙,輕飄瓢的,容易掀翻。大而厚的疊四五張畫報紙,像個厚紙墊,摔起來“噗噗”響,不易摔翻。 打板是男孩子們愛玩的專屬游戲。兩人或多人一組,“錘子剪刀布”,確定發“撇”先后。扔飛一只“板”到地上,對家用同類型“撇”摔打、撲扇,掀翻即贏。沒有掀翻,對方反掀,循環往復,其樂無窮。 禮拜天一大早,幾個伙計捏著一大把三角板、四角板,匯聚后山嶺玩打“撇”。手臂揮得老高,“啪”地一聲,攻方的“撇”摔落,一股氣流擠入守方“撇”的側面。運氣好,“撇”應聲翻轉,攻方樂呵呵收入衣袋褲袋。用力和角度不當,“撇”巋然不動,對方得意地撿起自己的“撇”,哈上一口氣,狠狠地反摔。十數輪摔打,互有輸贏,額頭、脖頸汗涔涔的。 有時“撇”落得刁鉆,被土疙瘩擋住,攻方跪爬地上,睜大眼睛,圍著“撇”觀察一圈,確定掀摔的角度。衣服呼呼掃地,粘上一身的塵土。用力一摔,沒有掀翻,自己的“撇”恰好擱在一顆小碎石上。對方呵呵一笑,輕而易舉反掀成功,將“撇”收入囊中。打又厚又大的四角板,卷起衣袖,手臂掄繞幾圈助力,“噗”地一摔,揚起一股灰塵。反復幾個回合,不見分曉。有人干脆直接摔打“撇”身,往往也能彈翻得手。 反復用力摔打,胳膊有些酸痛,額頭、臉上冒出的汗珠越掛越多。用袖子一揩,留下幾道污痕。手不停撿拾粘著灰塵的“撇”, 變得潮熱紫黑,時不時擦抹衣襟褲腿,將衣褲涂抹得烏漆墨黑。贏家衣袋褲兜撐得鼓鼓囊囊,綻開滿面得意的笑容。輸家約定“明日再來哦”,怏怏地回家,翻尋煙盒、書紙,幻想著東山再起。舊課本、舊作業本撕完了,毅然決然扯幾頁新作業本紙,當作翻盤的本錢。 暑假前,課業抓得緊,幾天不玩“打夾子”,男孩子們心里癢癢的。“夾子”其實是撿來的大小不一的廢舊鐵墊圈。玩的規則簡單,對玩、群玩都可以。手持“夾子”,在兩米左右距離內,扔中對方墊圈獲勝,不中,對方反扔。放學路過后山嶺,大伙心照不宣,直奔沙地,過把“打夾子”的癮。先天下過一場暴雨,沙地并未干透,踩上去還會凹出鞋印。顧不得地面濕潤,跪地瞄準對家“夾子”,褲膝壓出圓圓的泥印。“夾子”飛旋過去,“叮當”砸中,贏一分,“馱”上“夾子”贏兩分。有人手感不好,扔在對家“夾子”旁邊,輕易被對方“反馱”,輸掉兩分。有人扔的方法不對,墊圈滾得老遠。伏地瞇上一只眼,測量拋擲距離和角度,袖子和前襟擦滿泥巴。滾到坡下“吃”不到“夾子”,原地撿起,作戰術性挪位,再互相扔砸。幾輪摸爬滾打,個個灰頭土臉,衣褲幾乎看不出原色。 太陽快要掉進西山坳,土磚屋的影子拉長到山堪力的半腰。苦楝樹朝東向投下斑雜的樹蔭,知了合力鼓噪著黃昏的悶熱。奶奶們把木腳盆搬到階基上,伸手試探兌好的溫水,尖聲叫回男孩子們洗澡。一邊剝著孩子的衣褲,一邊絮絮叨叨:“你咯徠幾哪咯不愛干凈口羅,耍起一身死齷齪,都不現紗噠,一天要換幾身。咯還是熱天,冷天嗎得了,冷手冷腳,嗎洗得贏噻!”幫孩子洗完澡,將臟衣服泡進腳盆,搓出一盆烏黑的肥皂水,臉上依舊是慈愛的笑容。 如今,每見樓下一群小孩子拍摔精美的動漫畫片,我咂摸不出那時打撇馱夾子的味道。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我喜歡有山有水的地方。龍鳳村便是其中之一。 龍鳳村,岳陽市康王鄉的一個地理名詞。清朝康熙皇帝曾微服私訪過江南,康王鄉至今還有關于他的傳說,想必龍鳳村承蒙皇恩澤佑,成了聚福之地的美好江南,吉祥自得,怡然自在。 龍鳳村的山水風物,都是本真的素顏。 有一種初見,叫好久不見。稻香,蛙鳴,小橋,流水,人家,詩文里常見的意象,這里隨處可見可聞。 在這樣一個得閑的日子,才看得見秋葉已經黃得透亮了,我隨手拾起一枚楓葉,應景的莫過于經典老歌《片片楓葉情》: 愛似秋楓葉 凝聚了美麗卻苦短 片片葉兒隨夢卻傾刻飄遠 …… 一葉知秋,多少人,在有生之年,在季節的變換中匆匆來去?多少情,在聚散離合中牽扯不清,難以釋懷? 仿佛,村莊只眨了一下眼,秋天就在朝夕之間,為大地這幅大畫布,描繪出了金黃的田野,流水嘩啦的溝渠,青綠的菜地,紅色的屋頂,于雞鳴狗吠中,我近距離感受著鄉村的溫度與溫情。 石子路像一把萬能鑰匙,逐一為我解開了暢行村莊的密碼。 無邊無際的是金色的稻田,一穗穗谷子如秋陽下閃耀的金子一般,瑩潔,豐滿,沉實。 不用采菊東籬,不用淺酌桂花佳釀,風徐徐,景物宜人。呼吸道里長久回味著草木稻禾的氣息,不虛張浮空,卻很讓我著迷,魂靈皆凈,暢游其中。 走近龍鳳村的烏江水庫,就好像走進了久遠的唐詩宋詞里。 “蕩漾空沙際,虛明入遠天。秋光照不極,鳥色去無邊”。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唐詩寬拓,宋詞婉約,古人的妙筆,今人也能感同身受,經過日月星辰的發酵,依舊能熠熠發光。真的太神奇了! 在遍野詩情的鄉村,我希望能找尋到另一種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 山似眉峰聚,水如眼波橫。遠山近水,深深淺淺,盡收眼簾。山峰連綿,似一襲輕紗將曼妙多姿的烏江水庫環抱入懷,纏纏綿綿,一夢不愿醒來。 烏江水庫如世外仙姝,顧盼神飛,明眸傾城。我試圖掀開她神秘的面紗,去觸摸她的容顏,但卻無處下手,凡人的貪念,在此深受打擊。 水庫的水,素顏也精致。沉寂如蓮,一色的墨綠與翠碧,洗去了凡間的污穢塵垢,以柔韌內斂的姿態,靜靜地回望一個村莊的前世今生。以謙卑淡然的性格,靈動著她獨特的風采和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 水面如鏡,照得見人,將我的心田瞬間軟化,身體里流動的,除了新鮮的血液,更多的是呼之欲出的歡喜。 最是那一眼飛鴻掠過的纖影,蜻蜓點水式的不經意一撩,水波受寵若驚,開始流連忘形,仿佛書畫家米芾筆下的千古漣漪清絕之地:天色靛藍,粼光似錦緞,一葉輕船,雙槳悠然,眼前的江南,如染墨的丹青未干,詩情滿,掩卷難。 此段情節簡直是我們每個人記憶中最親愛的故鄉,夢里才有的江南啊! 在水之湄,江南的萬種風情,怎與你說? 你看:烏江水庫的水,一點一滴,所蘊含的能量,絕對在我們人的想象之外,它催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生命?一切生命皆有靈,各有各的活法,而烏江水庫以最柔潤的情懷,包容了這一方水土之上的萬物。所有生命都在生生不息地玩轉于龍鳳村的這片土地,繁衍與棲息。 有水流動的村莊,就像一部百科全書,為耕田種地的莊稼人提供了一份重要的生存指南。細心翻閱,會有比收成更讓人高興的收獲,那就是無限的詩情畫意。 我們常常把自己放置于單調而又重復的敘事情節里,擾于日常里的細瑣紛繁,從而忽略了身邊詩意的存在。可身為一個江南人,除了詩,還可以用歌來表達。 “江南又夢煙雨 長河流入故里 炊煙漫漫渡過百川千萬里 我聽著笙笛曲 人間清歡可期 ……” 抖音熱歌《故里逢春》,詞曲配畫,觀者悅目,聽者悅耳。煙雨,長河,炊煙,笙歌笛音,歲月靜好,人間有味,這是多么的浪漫!多么的溫情!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從湖北到湖南,不同的城市,卻有著相似的江南,有我永遠眷戀的故土和家園。 獨處時,自問: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都能看見,可能嗎?如果不能,那就證明我修行不夠。所幸的是,我能肯定地回答:當然。 誠謝骨子里日積月累的鄉土情懷,一絲絲滲出來,浸潤在作品中,在文字間生根發芽,再慢慢地開花,開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每一處心儀的地方都是良辰美景!每一個相遇的日子都值得收藏!每一串美麗的文字都值得分享! 如此,真好!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WD55CE58CWW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88t3fmz 的頭像
    j88t3fmz

    李茜羽的推薦清單

    j88t3fm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